记者:高建进
千帆竞发的海西大地,捷报频传,形势喜人:今年一季度,福建省社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5%,实现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开门红;进一步简政放权,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大大增强;“一天一个亿”,平潭开放开发步入快车道;第三届海峡论坛即将召开,两岸民间交流持续深入。特别是今年3月,国务院批准通过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八闽大地再次吹响奋进的号角。
自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来,已过去整整两年时间。700多个日日夜夜,见证了福建的巨大变化,镌刻了海西前进的步伐。
跨越战略见成效
日前刚刚结束的一场为促转变、促跨越而展开的全省性工作检查,正为福建加快突破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今年5月23日开始,福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各设区市、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了一场全省工作大“检阅”。在持续12天的时间里,走遍全省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这场检查被形象地称为“拉练”。白天看现场,实地论发展;晚上议问题,真心求转变。这种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深得干部群众肯定与称道。
其实,这已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的第二次“拉练”。首次“拉练”是在去年6月。为谋求福建新跨越,当时,省委、省政府首次开展全省工作检查。正是首次“拉练”过后,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催生了如火如荼的“五大战役”。
“拉练”吹响了海西跨越战略的“集结号”。经历了自去年7月开始的“大干150天”,到今年的“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八闽大地每天都有新进展,到处都有新变化。去年,福建省实现生产总值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3.8%。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4.5%,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去年8月福建打响“五大战役”后,重点项目、新增长区域、城市建设、小城镇改革发展、民生工程等一个个具体战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发展提速了,民生改善了,海西变样了。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按照国务院意见,福建正努力把海西建设成为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
“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宁可少一点,也要实一点。”这是福建对招商项目筛选提出的明确要求,它已经成为全省找项目、上项目的共识和标准。
总投资73亿元的高科技产业项目协力产业园在平潭正式开工。一批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福建。
绿色发展让八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福建省环保厅最新发布的今年一季度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显示,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森林覆盖率继续位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继续居全国前列。
先行先试促转变
今年4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通过简政放权,直接下放或依法委托、授权等“先行先试”方式,强化县级发展权限,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思想解放的力度有多大,推动实现跨越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这样指出。
如今,福建再次向世人显示了敢闯敢试、爱拼会赢的创业精神,和勇于创新、先行先试的过人胆识。
福建的两岸教育合作实验园区目前已经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启动建设。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与台湾有关高校联合创办的“海峡理工学院”、“海峡学院”、“健康学院”将入驻实验园区。在此基础上,福建将加快建设两岸教育合作实验园区,建立两岸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基地、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不久前,福建正式发行海峡旅游景区通票。人们只要购买一本海峡旅游景区通票,就能在福建、广东、浙江、江西、湖南、广西以及台湾的金门、马祖等地422个景点享受3至5折的门票优惠,优惠总金额高达12000多元。此举代表着祖国大陆6省和台湾金门、马祖的422家景区组成跨越两岸的旅游联盟,整合了酒店、航空、邮政、保险等相关的旅游服务,烘托出“大旅游”产业合作图景。
“创新决定未来,思路决定出路。”福建紧紧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去年,福建科技创新可圈可点:戊肝疫苗等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澳门娱乐游戏网站平台物联网条码识别等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成功研制并产业化……
目前,福建省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居全国第6位;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6000亿元,同比增长18%。
(本报福州